正文 整理老家,重構親子關係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海外文摘(2015年1期) 本章:正文 整理老家,重構親子關係

    整理老家,重構親子關係

    百味人生

    作者:金城珠代、熊澤誌保

    整理成為親子溝通的契機

    東京都一位50歲的家庭主婦正和80多歲的老母親在儲藏室整理物品。借著收拾東西的機會,女兒將自己的苦惱對母親和盤托出:“媽媽,你從很久以前起對我們的感情就是不平等的。”從幼時起這一苦惱便在女兒心中揮之不去。她在4個孩子中排行第二,似乎總也得不到母親的公平對待,也極少獲得誇獎,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上,母親似乎都更看重其他兄弟姐妹。即使是後來臨近分娩時她哭泣著希望母親陪在身邊,也沒能如願。

    直到7年前,母女關係才出現了轉機。那年父親過世,母親從獨門獨戶的老家搬到了公寓樓居住。子女們每周末便到母親家幫忙收拾。姐姐說話非常直接,“那種東西扔了也罷”,“你還在磨蹭什”……所以往往會和母親吵起來,而她總是耐心地替姐姐把意圖說清楚,傾聽母親的不滿。原來的老家很大,有10來個房間,4個廁所,父母親塞了不知道多少雜物,如今每周都要清理掉兩輛小卡車的垃圾。在這項長期而繁雜的勞動中,她和母親的關係才慢慢改變。趁著母親還健康,和母親說出幾十年來耿耿於懷的煩惱,母親也表明那些話絕非自己本意,她感到一陣釋然。

    有囤積習慣的老人

    少子化、高齡化、核心家庭化、人口稀少……以種種社會問題為背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煩惱該怎樣清理高齡父母的房子。雖說是自己的父母,但由於幾十年分居兩處,住宅的大小與生活方式都不同,要有效清理仍然困難重重。上了年紀的父母體力和判斷力都日漸衰弱,上一代人特別珍惜東西,而他們的下一代生活在一個物質相對充裕的時代,看待物品的態度自然不一樣,所以整理東西時難免各種磕磕碰碰。老人往往固守著每一件自己擁有的東西,即使根本無需用到或幹脆早已將它們的存在忘卻,也不肯放手扔掉。

    我們不妨來看看老人們固守的程度究竟幾何。戀戀不舍有如下表現:1、看見有人發放免費的試用商品和化妝品時必定領回家;2、不穿的鞋子有5雙以上;3、用不著的保鮮盒超過了10個;4、保存紙袋達30個以上;5、一看到“限定”“僅限今天”“大優惠”等字樣便忍不住要去買。如果其中一條也沒有,則表明拿得起放得下;如果符合一兩條,則要注意有囤積傾向,用不著的不妨扔了;3到4條,則表明有些戀戀不舍,會在無意間囤積不必要的物件;如果5條全滿,很顯然家中已被無用之物塞滿,該好好整理了!

    如何在整理時有效交流?

    整理有三大效果。其一,經濟效果,可以不用購置新的物品;其二,時間效果,如果東西擺放得井井有條,便於拿取,則省去了要用時再去尋找的時間;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交流效果,一邊整理東西,一邊和父母溝通,了解他們的過去和真實想法,重新構築親子關係,也有益於以後護理父母和整理遺物。

    在東京都工作的藤井曉子就成功地通過整理收拾,重新構築了和80歲老母親的關係。雖然曉子已經50歲了,老母親卻依然把她當成小孩子一樣,總愛千叮嚀萬囑咐。她希望母親從“監護者”的位置上退下,同時也想了解母親珍視的是什。

    整理老家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欲速則不達,短期內努力過頭反而會讓人產生挫敗感。整理工作往往可以從廚房、廁所等較小的空間開始,這樣難度較低。為了能讓家庭主婦的城堡——廚房看起來更清爽一些,曉子將妨礙通行的櫃台桌處理了。這是母親珍視的家具,所以曉子並沒有簡單粗暴地把桌子給扔了,而是采取了更加婉轉的做法。最初她隻是把桌子挪了個地方。“你看沒了桌子也挺好吧?暫時放到走廊去吧!”母親看著一下子變得寬敞明亮的廚房,欣喜地說:“你說得沒錯!”這些整理工作也可讓母親明白自己早已長大,再也不是那個要依賴父母的孩子,使得自己可以和父母在同一高度進行交流。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海外文摘(2015年1期)》,方便以後閱讀海外文摘(2015年1期)正文 整理老家,重構親子關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海外文摘(2015年1期)正文 整理老家,重構親子關係並對海外文摘(2015年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