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壓力管理“洗髓經”八式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王於藍 本章:二、壓力管理“洗髓經”八式

    第一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百言不如一行

    有這樣一個人,他常常因事而焦躁不安,並因此向別人大發脾氣,所以得罪了不少人。為了徹底改正自己情緒管理上的缺陷,他決定好好修行。他花了許多錢蓋了一座廟,並為之命名為“百忍寺”。為了顯示自己修行的誠心,他每都站在廟門口,向前來參拜的香客明自己改過向善的心意。香客們聽了他的話,都十分欽佩他的良苦用心,也紛紛稱讚他改變自己的決心。

    這一,他仍然在向香客解釋他建造百忍寺的意義,一位年紀較大的佛陀向這個修行者詢問牌匾上到底寫了些什。修行者回答佛陀:“牌匾上寫的三個字是——百忍寺。”佛陀好像沒聽清楚,於是又問了一次。這次,修行者的口氣開始有些不耐煩:“上麵寫的是——百忍寺!”等到佛陀問第三次時,修行者已經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很生氣地回答:“你是聾子嗎?都了兩遍了,這是——百忍寺,你難道聽不懂嗎?”佛陀聽了,笑著:“你才不過了三遍就忍受不了了,還談何百忍,建什百忍寺呢?”

    無獨有偶,據,蘇東坡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職時,與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禪師交好,經常在一起談禪論道。一,蘇東坡自覺修持有得,於是揮筆寫了一首描述自己修心超俗的詩:“嵇首中,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蘇東坡寫下這首詩,覺得自己已經超脫了塵世紛繁的影響,禪師這一次一定會大讚自己參禪修行的境界。蘇東坡得意揚揚地派遣書童過江,把詩送給佛印禪師。

    誰知那佛印看過之後,隻批了兩個字,“放屁”,就叫書童帶回去。蘇東坡一看,不禁生氣,想:“這個老和尚!他不讚揚也罷,怎開口就罵人呢?”於是他立即乘船過江去找禪師理論。佛印禪師一見蘇東坡就哈哈大笑道:“哦!你不是自己‘八風吹不動’嗎?怎‘一屁打過江’呢?”蘇東坡啞口無言,慚愧不已。

    真正的弘揚佛法不隻是會念經拜佛,更是要將人世間的真善美發揚光大。“非常規”和尚正是運用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除惡揚善、處處行善,念百部經不如行一善,才贏得了人們對他們的尊敬。

    同樣道理,一個人的情商修煉是否到位,不能看這個人是否學習了很多情緒管理的方法,或者善於講述情緒管理的大道理,而是看他是否能夠運用到實際行為中去。修煉自己的品行要從心靈出發,而不是修建一座廟宇或向別人表表誠心就可以實現。如果不踏踏實實地從內心深處加以改變,隻寄希望於做表麵文章,那你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實現氣質的改變和能力的提高。

    ()別變成自己所恨的人

    曾經有人問一位心理詢師:“這多年在為他人做心理詢過程中,你見過的不開心的人很多,請問,他們有什共同點嗎?”心理詢師回答:“很多人的煩惱是由於沉溺在一個負麵事件,怎也不想出來。心恨一個人,找人來傾吐,就不斷地起那人做的壞事,他的壞話。也許你會覺得,傾吐是一種發泄,但事實上,不斷地談論那個自己痛恨的人,會累積負麵的能量,恨意會越來越強。你每被自己洗腦,那人的形象就更可恨了。”

    現實生活中,有些媳婦和婆婆相處不好,多年來將與婆婆的摩擦都搜集起來,時不時還要向他人數落一下婆婆的不是,一件事多年來可能向不同的人了許多次。於是當自己老去時,她的下一代會發現,她身上讓人難以忍受的地方,竟然和她自己的婆婆如出一轍。為什呢?因為太記恨,花太多時間提起恨事的人,往往會在動作、表情上,長得像自己恨的那個人。

    沒錯,當我們討厭一個人,又太愛談論他時,常在不知不覺間把他尖酸的惡劣態度學得惟妙惟肖。多學幾次,恐怕就烙印進我們的潛意識,因為你總懷著“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心態,結果你無形當中就進行了一種對“所恨之人”的模仿秀。

    這種模仿秀,還不隻出現在私人恩怨,可能還存在於職場之中。比如某家公司的一個員工,總是喜歡在老板麵前偷偷匯報其他員工的不是,在所有員工心,這個人都是個卑鄙可恨的家夥。所以當其他同事聚在一起的時候,難免會將他的卑鄙行徑拿出來作為話題,人人都講得咬牙切齒,把他的醜事一講再講。最後總是會有人這想:你這卑鄙,就別怪我更卑鄙,你以為隻有你會打報告嗎?走著瞧,咱們誰怕誰!結果用不了多久,整個公司中就會冒出幾個這個“卑鄙之人”的徒弟,而且手段方式可能更加惡劣。當把這個“卑鄙之人”整垮之後,不但不為自己的行徑感到羞恥,反而覺得自己在為民除害。最後第一個“打報告之人”離職走人了,第二個“打報告”的人卻接替了他的位置。

    原來,如果我們把太多時間花在恨意上,結果自己耳濡目染,師夷“短”技以製夷,最終造成自己與所恨的人變得很像。一般人在受了委屈時,常常沒有及時爭取自己的權利,通常隻是靠著抱怨或在背後痛罵來發泄恨意,卻不知道,背後抱怨是個既無用又有害的辦法。見己不是,萬善之門。見人不是,諸惡之根。沒有人希望像自己討厭的人,所以還是少在討厭的人身上消磨時光吧!

    第二式——寡欲則寬

    (1)除了死,什事情都要搶先一步?

    曾經有哲人:“欲望就像是捆在鳥腳上的金塊,金塊越重,鳥飛得越低,甚至根本飛不起來。”欲望,不是貶義詞,而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要完全去除它,那是在扼殺人的本性,這個是萬萬不提倡的。但是欲望要合理地對待,這樣才能使我們活得有意義,同時不被其所束縛。

    在外國人眼中,中國人做事要名利雙收,理財最好能一夜暴富,結婚要有現車現房,就連坐車、掛號也經常插隊,可以“除了死不去爭奪以外,什事都要搶先一步”。中國人現在成了世界上最急躁、最沒有耐性的地球人。國外一項調查研究統計:全球城市人走路速度比10年前快了10%,而位居前列的都是發展迅速的亞洲國家。

    有的人和自己的大學同學坐在一起聊時,聽對方的工資比自己高出一截,結果當晚上他就睡不著了;有的人看到和自己同一進入公司的同事升職了,而自己還是老樣子,結果他的工作狀態開始消極了;有人和自己做同樣的生意,別人的生意風生水起,而自己的公司不見起色,結果每因此焦慮煩躁。很多人都有這個感覺:“誰在我頭上我就不爽”,換句更準確的話,“不該在我頭上的人卻待在我頭上,會令我十分不爽”。是不是什事情都要搶先別人一步,在人之下就愁眉苦臉,在人之上才能喜笑顏開?

    其實很多時候,“暫時”在人之下並不是一件壞事,對於鍛煉自己的成長反而是一件好事。外國心理研究者曾經在幼兒園作了一個實驗——軟糖實驗,實驗的目的在於通過觀察四歲兒童對果汁軟糖的反應預見他們的未來。研究人員將孩子們帶到一間陳設簡單的房間,告訴每個孩子,他們可以馬上得到一顆果汁軟糖,但是如果誰能堅持不拿它,等實驗者外出辦事回來後便可以得到兩顆糖。

    心理研究者假裝離開一段時間,實際上躲在某個地方偷偷觀察孩子們的舉動。孩子們的舉動各式各樣,有的人當研究者一走開,馬上就把軟糖剝開吃掉;有的等了一會兒,忍不住也把糖給剝開吃掉;也有一部分孩子,始終盯著糖果,但是忍住不吃,直到研究者回來,於是他們得到了兩顆糖。

    接下去幾年,心理研究者對這些參加實驗的孩子的成長過程進行跟蹤。他們發現,這些孩子長到上中學時,表現出了某些明顯的差異:那些在四歲時能忍住糖果的誘惑,以堅持換得第二顆糖果的孩子,普遍成為適應性較強、冒險精神較強、受人喜歡、自信且獨立的少年;那些在早年經不起糖果誘惑的孩子,普遍成為易孤僻、易受挫、固執的少年,他們往往屈從於壓力並逃避挑戰。

    所以,當別人的生活狀況比你好而讓你感到不滿意時,你應該告訴自己,這些都是暫時的。正如案例中的孩一樣,你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麵前這個“糖果”的身上,那你會迫不及待為自己尋找合適的理由,一定要馬上把它解決掉。何不學一學那些後來成為更加優秀的孩子呢?學習他們對誘惑的控製,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你也會像他們一樣,最終發現自己的“糖果”比別人會多出一倍。

    ()超重的靈魂

    4歲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建立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壟斷企業。但他在5歲時,煩惱和高度緊張的生活已經徹底破壞了他的身體健康。巨大的財富對他的健康起不到任何幫助,為他檢查的醫生甚至認為,他當年就可能會死亡。

    一件事情或許可以明他為什會變成這樣。有一次,他的公司由五大湖托運價值4萬美元的穀物,但是沒有投保,因為他認為150美元的保險費太高了。那晚上,暴風襲擊伊利湖,洛克菲勒十分擔心,恐怕他的貨物遭遇不測。他經過再三並且十分痛苦的思考後,決定購買保險。當他辦完保險,回到辦公室時,正好有一封電報來到:“貨物已卸下,未受到暴風雨襲擊。”這樣他的保險就白買了,為此他感到十分懊惱。那時候他的公司每年經手50萬美元的生意,而他卻為150美元如此失魂落魄,甚至因此事而病倒。

    洛克菲勒的身體本來十分健壯,由於從在農場長大,他的肩膀又寬又壯。然而隻不過5歲,正直壯年,他的雙肩就已經下垂,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做不完的工作、無窮的煩惱、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經常失眠、缺乏運動和休息,漸漸地奪去了他的健康。

    他也不想自己在壯年死去,於是請求醫生挽救他的生命。醫生隻為他立下三條規則,他後來終生徹底奉行了這三條規則:第一,避免煩惱。在任何情況下,絕不為任何事煩惱。

    第二,放鬆心情,多在戶外做適當運動。

    第三,注意節食,隨時保持半饑餓狀態。

    洛克菲勒遵守這三條規則,他開始考慮退休。他學習高爾夫球,整理庭院,和鄰居聊,他打牌、唱歌,他成立了慈善基金,建立了一所所學校,讚助那些缺錢的科學家。在他獲知一所學校因為抵押權而被迫關閉時,他捐出數百萬美元去援助它,將它建設成為目前舉世聞名的芝加哥大學。他把錢捐出去之後感覺十分快樂,他已完全改變,完全不再煩惱。事實上,在他被迫接受他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失敗時,他甚至不願因此而失去一晚的睡眠。

    通過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得出他的變化。他一手創立的“標準石油公司”,被政府勒令付出“曆史上最重的罰款”(美國政府認為他的公司是壟斷企業,違反了《反托拉斯法案》)。當律師將這一判罰的消息,謹慎不安地告訴他時,他反而安慰律師:“不要擔心,我不會為此難過。對我來,能夠好好睡一覺比這個重要多了。希望你也不要因為這件事而心煩,晚安!”一個曾因損失150美元而傷心臥床的人,明白了對於生命而言,什是重要的,因此開啟了人生另一條成功之路。醫生他會在5歲死去,但他卻一直活到了98歲。

    在埃及一間墓室的壁畫上,畫著一位威嚴的男子,正在操縱一架巨大的平。平的一端是砝碼,另一端是一顆完整的心。埃及古老的傳中,壁畫上的威嚴男子是一位明察秋毫的靈魂審判官。每個人死後,心髒都要被這位法官拿去稱量。如果一個人是快樂的,心的分量就很輕,審判官就會判這個輕盈快樂的靈魂飛往堂;如果那顆心很重,被諸多罪惡和煩惱填滿,審判官就會判他的靈魂下地獄。

    你的心是輕還是重,等到審判官用平來稱量時,那就太晚了。呼吸已經停止,閉眼之時滿懷悔意已經來不及,任何修改都已沒有空白處。盡管死後是上堂還是下地獄,隻是一個假,但是堂和地獄卻始終存在於你的人生之中。人生短暫,卻時時為欲望所累,心情沉重,就如同有生之年活在地獄一般;你時常將心上的累贅摘掉,不斷努力卻又能為所當為,那你的有生之年將朝著愉悅和幸福的方向前進,活著快樂就是在堂了。

    第三式——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夏威夷的歐湖島上隨處可見一種“走路鳥”,身體短胖,看起來笨笨的。這些鳥整在偌大的草坪上懶洋洋地飛飛停停,要不就在馬路上走來走去。當地人習以為常,在開車時可以眉頭不皺、車速不減地衝過去,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鳥不像它們的外表看起來那蠢,該飛的時候還是會飛。盡管如此,馬路上仍然會有一兩具鳥的屍體。

    有一個人開著車,總擔心會壓死鳥,一路上很心謹慎地開車。有一回,車速很快,他突然看到正前方有一隻懶散的“走路鳥”時,他一緊張將車開到了對麵的車道上。這個驚魂未定的人向上帝禱告:“謝謝地,我差一點就軋死了一個生命。”上帝很生氣地:“你差一點因為一隻笨鳥造成連環車禍了……”

    有位女士逛街買衣服,逛到晚上店家要關門了也沒找到滿意的。可她又不甘心白來一趟,於是隨便買了一件翠綠色的衣服,結果一回家就發現衣服的顏色根本就不適合自己。接下去幾,她開始煩惱,這件新衣服是穿還是不穿?終於有一她決定穿著它去上班,因為總覺得新衣服一次都不穿,實屬浪費,錢就白花了。於是,她就穿上了這件翠綠衣服,在同事異樣的目光下,像一棵樹一樣在公司晃悠了一整。

    上麵兩個案例,都涉及經濟學中“沉沒成本”的概念。經濟學中的“沉沒成本”指的是已經發生或承諾、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誤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資。由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當一件失敗的事情不可避免地發生之後,明智的人會當它沒有發生,而有的人卻會為沉沒成本付出更大的代價。如為避免軋死一隻鳥而引發車禍,為買了一件錯誤的衣服而煩惱,甚至丟臉。很多時候,一開始錯誤的決策給我們帶來了損失,然而我們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損失是無法挽回的沉沒成本,還繼續想彌補這個錯誤,結果將犯下更大的錯誤,帶來更多的壓力。

    阿根廷著名高爾夫球運動員溫森一次贏得了球賽,拿到獎金的支票後,正準備回俱樂部。這時,一位年輕女士走到他麵前,悲痛地向溫森表示,她自己的孩子不幸得了重病,因為無錢醫治正麵臨死亡。溫森二話沒,在獎金支票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將它送給了年輕女士,並祝福她的孩子早日康複。

    一周後,溫森的朋友告訴他,那個向他要錢的女子是個騙子,所有的一切都是謊話!溫森聽後微笑地:“不存在孩子病危的事,這對於我來是一個好的消息。”對於已經損失的支票,去找到那個騙子拿回支票幾乎沒有可能,這樣的損失如同潑出去的水,因為這個事情而氣憤或者悶悶不樂,何必呢?

    對於每一次“沉沒成本”事件的發生,我們應該擁有一種“向前看”的心態。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著彎路、錯誤和挫折,過去的就讓它過去,總想著那些已經無法改變的事情隻能自我折磨。

    已故北大教授陳岱孫先生,他經曆了抗日戰爭,作為一位留美的知識分子,他經曆了極“左”路線下的種種磨難,但他從來不怨恨過去,總相信有更好的未來。每當談起過去人生中所遭遇的不幸時,他都是一種平靜的敘述,沒有怨恨的怒氣。陳岱孫先生80多歲還給本科生上課,90多歲還帶博士生,他健康地活到了97歲,其長壽之道就是平和、豁達、不記仇。

    過去所的話、所做的事無論對錯,無論你如何後悔,都已經無法更改了,這與“沉沒成本”的道理是一樣的。投資打了水漂,深愛的女友跟別人結婚了,投入大量精力的項目卻被突然叫停,因為飲食不當而得了胃病……這種事情在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可是因為這些事情發愁失眠,你覺得值得嗎?昨的成本已經付出了,是贏是虧,都是昨的支出。從今來看,這些成本是昨的“沉沒成本”。人在反思錯誤時總悔不當初,其實這是不理性的表現,既定的損失應該馬上停止,而不是無限期地延續。

    “沉沒成本”是遺憾,但更是“桎梏”,很容易讓人在麵對選擇的時候失去理智。不妨擁有一顆“輸得起”的決心,畢竟過去的失誤也好、榮譽也罷,都已經隨著時間沉沒了,而今隻有現在和未來。麵對那些無法改變、無法挽回、無法追溯的“失去”,要從心理上放下,不要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因為你哭泣的時候又錯過了星星。

    所以應該承認現實,勇敢地承認自己過去言行的對與錯,把已經無法改變的錯視為昨經營人生的壞賬損失和今經營人生的“沉沒成本”。以全新的麵貌麵對今,這樣才是一種健康的、快樂的、向前看的人生態度,以這樣的態度去麵對人生才可能輕裝上陣,才可能有新的成功。

    第四式——存平常心,盡人事

    (1)做“下一個”成功者

    伴隨著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三位同誌成為了中國的航英雄。與他們一同接受訓練的,還有許多國家優秀的航員,他們同樣經曆了殘酷的技術訓練和心理考驗,隻因為評估成績差一點點,飛的機會就與他們擦肩而過了。其中包括一位“不走運”的航員,入選宇航員隊伍已經10年,兩次飛船選拔中他都不幸被淘汰了。

    很多人都知道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叫作阿姆斯特朗,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叫什呢?008年北京奧運會,最好看的比賽莫過於男子100米短跑,眾所周知博爾特是金牌獲得者,你是否知道這個項目誰是銀牌獲得者呢?根據這樣的案例,於是有人開始鼓吹“第二就是失敗”的觀點,讓人覺得作為第二、第三或者更後麵的名次是很可悲的事情,世界根本記不住他們。

    真是這樣殘酷嗎?難道真的是“第二無用論”嗎?你這樣認為就錯了,你把成功的定義看得太窄了。第二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他肯定不會因此而失落,因為他比留在飛船內(雖然到達了月球卻沒有登陸)的看守宇航員幸運多了,他比成千上萬的地麵登月工作者幸運多了。再008年北京奧運會,當時共有1108名運動員參與,但是所有的比賽隻有0枚金牌。拿到銀牌、銅牌的運動員他們也是幸運的,因為還有絕大多數運動員都不能拿到獎牌;沒有拿到獎牌的運動員也是幸運的,因為他能夠在最高競技舞台上一展身姿,而更多的運動員卻被篩選掉了。

    人生不是一場競賽,世界也不是一場競賽,不必硬要分出個名次來。他現在做得最好,那他是第一個成功者。通過努力你也做得不差,那你不是第二名,而是第二個成功者。當別人先行一步,不必太過焦慮,讓自己承擔壓力。而是應該微笑對待,耐心等待,隻要你也努力了,那你也會成為下一個成功者,可能比第一個成功者做得更成功。

    成功不是和別人作比較,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順便一下,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選拔中的那位“不走運”的航員,他叫翟誌剛,神舟七號升時他被選中了,成為我國空出艙行走的第一人。

    不占鼇頭心不甘,不爭第一不罷休。我們往往對自己要求高,凡事喜歡爭第一。爭第一當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振奮精神,但更多時候會讓人產生攀比敵對心理,畢竟第一隻有一個,失敗者將麵對失敗的壓力。即便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它的宗旨也是“更高,更快,更強”,而不是“最高,最快,最強”。很多時候,第一個成功的人是值得慶祝的,但也沒有必要因此沾沾自喜,擔心失去;暫時沒有成功的人也是值得稱讚的,你的成績證明你還需要繼續努力,而沒有必要去糾結失敗的感覺。人生不是競技,不必把撞線當成最大的光榮。

    第一個抓住機會的,如果沒能好好把握住機會,不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結局。0世紀90年代,靠vd發展起來的企業,曾經締造了一個個商業傳奇。然而,最早介入vd市場的,卻是很多人沒有聽過的品牌——萬燕。萬燕研發生產出世界第一台家庭vd,開創了世界vd先河。但僅僅年,擁有這項領先技術的萬燕卻最終淹沒於同行業的激烈競爭之中。

    下一個成功者蜂擁而上,最終vd沒能成就萬燕,卻讓愛多、新科、霸王、步步高等後來者占了先機。然而世事難料、好景不長,這些後來居上的標王或者領先的品牌,在後來的大浪淘沙中也紛紛落馬,其光耀也早已黯然淡化。

    所以成功不是永的,而是在不斷地變化之中。職場也是如此,那個崗位比你高的領導,那個工資比你高的同事,甚至那個高高在上的老板,他們現在的擁有都是充滿變數的,所以你也不必要因為現在位居人下而不快樂。隻要你認真規劃人生、努力對待工作,用不了多久,你也能複製他們的成功,甚至超越他們的成就。消除“尚未成功”的焦慮,不妨學學老子,運用“柔弱不爭”的心態修養自我,處世生活。當自己有一個平淡健康的心態時,這樣不但獲得成功的概率比較高,而且當你獲得成功的時候,不是一種“報仇雪恨”的感覺,而是一種“安然享受”的坦蕩。

    ()平常心是道

    有一個農夫,整為發財愁得睡不著覺,每在地幹活時,都在祈禱上讓他挖出一個寶貝。也許是長年累月的期望和痛苦感動了上帝,上帝真讓他在地挖到了寶貝。看到金光閃閃的寶貝,這個農夫兩眼放光,高興得幾都睡不著覺。

    正當他打算第二將寶貝拿去賣錢的時候,當晚上來了個偷,將他的寶貝偷走了。第二農夫發現寶貝不見了,悲痛不已,好幾都睡不著覺。農夫因為過度傷心得了病,沒過多久就去見了上帝。

    當他看見上帝時,不由地問道:“為什你讓我得到,卻又讓我失去?”上帝很無奈地回答:“我本來想安慰你,沒想到給你帶來更大的痛苦。可是我也沒有辦法,偷也向我祈禱了。”

    看到這個結局,大家應該能夠猜到,不用多久,偷也該感到痛苦了。是不是覺得故事中的農夫很可笑?開始因為沒有寶貝睡不著覺,得到後依然睡不著,失去寶貝後更加睡不著,還為此喪了命。其實我們有時候也是如此,癡迷於某些事物,得到了不安心,失去了更傷心,最終發現,追來追去都是一場空。不是上捉弄我們,而是我們在折磨自己。

    什是道?道即是平常心。持平常心處世,立於不敗之地。順其自然,即可得靜,寧靜而致遠。平常心的世界是無限的,應有盡有。“平常心”雖是簡單的三個字,但在生活中,卻是人人都難超越的一道坎。因為我們並不懂得何為真正的平常心,也不懂得怎樣來保持自己的平常心,更不懂得怎樣來利用平常心。

    平常心,其實是一件很開心很自然的事。於生活,於人生,便會少很多紛擾和糾纏,隨之得到輕鬆和愉快。有了平常心,人做得簡單,事情也就不再複雜,少了擾心的雜念和私欲,就沒有了種種顧慮和算計,也沒有了爾虞我詐和鉤心鬥角。卸載掉思想的負擔,人就會如釋重負,心靈便會長出翅膀,變得自由自在。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丁肇中博士:“如果是為獲得諾貝爾獎來工作,那是非常危險的。”毫不誇張地,一個人如果隻盯著成功所帶來的利益而努力,那他的成功也非常有限。諸如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富翁們,如果他們把注意力放在財富上,那他們將在“數錢”上花去大量的時間;為人類進步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如果他們把注意力放在榮譽上,那他們將在“頭銜”上浪費大量的精力;成功的職場人士,如果他們把注意力放在工資與付出勞動的權衡上,那他們將為“斤斤計較”而冷卻自己的工作熱情。

    這個時代充滿了大師,但卻隻有少數真正的開悟者。因為所謂的大師,通常隻是愉悅自己和愉悅他人的表演者。因為聲名在外有很多追隨者,因此才被尊稱為大師,真正有道者總是隱姓埋名默默地修行。這就是為什很多人苦苦掙紮卻離成功越來越遠,因為你對某些事物癡迷而丟了平常心。沒有人不想成功,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理想中的人,可是有的人得了心法,有的人卻著了魔。如同武俠中的某個絕世秘籍,心正之人能夠掌握到其中的精髓,心邪之人卻練得走火入魔。人生一世,難得平常。貴賤、貧富、得失、悲喜、成敗、是非,人生有太多不平常的環境要去麵對,又有太多不平常的起起落落,這就需要我們保持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如此才能夠感悟平常人生的無限魅力。

    平常心究竟是什呢?首先是一種心境,不僅是對待周圍的環境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要對周圍的人和事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有一份平靜和諧。其次,平常心也是一種境界。“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佛家這種超脫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正是平常心最好的解釋。這不是消極遁世,它所要表現的卻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無時不樂也無時無憂。

    有人曾經問過一個和尚:“和尚修行,還用功否?”和尚回答:“用功。”那個人又問:“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饑則吃飯,困則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為什我和你一樣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著回答:“你和我們當然不一樣了,你該吃飯時不好好吃飯,該睡覺時不好好睡覺,整千種計較,萬般思量,心不寧靜,怎叫作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真正的平常心就是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簡單,隻要能把心態放平,不要被外界的動亂幹擾,就擁有了一顆真正的平常心。在一個女人眼中,比爾·蓋茨再有錢,都不如向她上繳工資的丈夫。每個人關注和重視的隻是他們自己的生活,你的成功在別人眼又算什呢?所以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你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都隻是一個平常人而已。平常心不過是“無為、無爭、不貪、知足”觀念的匯合而已。其中的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無爭也不是脫離現實,這是一種心境,一種境界。

    對於平常心的理解還可以有很多,為善不執是平常心,既往不咎是平常心,吃虧不計是平常心,逆境不煩是平常心。不管什樣的平常心,都是一種生活的饋贈,你擁有了,心就穩了,生活平靜了,一切來去就自然而然。

    ()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有一位王先生,在一段時間,心情很差。感覺每的生活都一樣,早上得擠兩個時的公車到公司,黑了才下班到家。每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有時很晚回家,還要打開電腦在家加班。

    在那段時間,王先生不斷地在問自己,為什工作?為了生活嗎?可是,現在自己已經沒有生活了。一十幾個時的案牘之累,即使是一台機器,也被磨損得差不多了。王先生消解疲勞的方式是按摩,就在家門前,有個盲人,三十來歲,他的店一直亮著燈,似乎專門等他來。

    每次,盲人總是:“你的頸椎有問題了,可不能再延誤下去了。”王先生苦笑。去做過幾次按摩,王先生就和盲人熟識了。王先生精神好的時候,會和他聊一些話題。王先生慢慢知道了他的一些情況。他的眼睛並不是生看不見的,而是因為一次事故。

    他跟王先生,自己眼睛沒瞎的時候,經常到河邊釣魚。有一次他釣了好大的一條,回到家一稱,足足有5公斤。到這,他突然笑了。王先生很少看到一個盲人的笑。在王先生的人生經驗,一個殘疾人很少會在健康人麵前笑,尤其是當他談及自己往事的時候。盲人為王先生推拿完,有些氣喘籲籲。但他一邊整理毛巾,一邊哼起了曲。

    有一,王先生忍不住問他:“你為什那開心?”他又笑了,隨即沉默下來,而後:“像我們這樣的人,生存下來已經不容易了。每,我做第一個生意時,我就想,今的房租費有著落了;當我做第二個生意時,我就想,自己可以吃上快餐了。快樂是自己的事,就看自己怎去想了。”那,王先生走出推拿店,大街上已空無一人了。他睡意蒙矓邁著鬆散的步伐回家,在心一遍遍告誡自己,要快樂起來,對於快樂,沒有人能幫得了自己。

    曾國藩,中國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智慧、思想,一直到現在仍然深深地影響了很多人。究其一生,也是充滿了跌宕起伏。曾國藩的老家在湖南一個十分偏僻的山村。在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之前,幾百年間,這連個秀才也沒有出過。他的父親考了17次才中了秀才,他接連7次應試都名落孫山。

    當曾國藩被太平軍打敗之後,曾先後兩次跳江自殺。當他戰敗的時候,他受到了朝廷同僚的嘲笑,他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傷害。

    在曾國藩位居要職時,他在戰場上取得了勝利,事業蒸蒸日上,這時卻成了他最失意的時候。皇上猜忌他,大臣排擠他,連他最好的朋友左宗棠也罵他虛偽。他一氣之下回了湖南老家,病重到吐血。

    這三次人生中的逆境,卻變成了曾國藩的轉折點。他在文學、軍事、思想學術上的曆史上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自古英雄多磨難,一個平凡人想成就一番事業,必然少不了挫折和磨難。英雄和平凡人的區別就在於:英雄在逆境中抓住了逆境背後的機遇,在絕境中創造了奇跡;平凡人則在逆境中選擇了隨波逐流,在絕境中選擇了放棄。

    第五式——骨宜剛,氣宜柔

    (1)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在美國大草原上有一種野馬,經常莫名其妙地死亡。後來當地土著人發現,原來造成野馬死亡的原因,竟然是的吸血蝙蝠。這到底是怎回事?按理,體態膘壯的野馬絕不應該死在的吸血蝙蝠嘴下,一隻吸血蝙蝠能吸多少血?野馬不可能因為失血過多死亡。原來野馬真正死亡的原因是自身暴烈的脾氣。野馬受吸血蝙蝠叮咬後,暴跳如雷,狂奔亂跳,總想甩掉附在身上的吸血蝙蝠。結果,野馬雖然沒損失多少血,但最終卻因精力衰竭而死。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幸福員工守則:快樂工作獲得幸福生活》,方便以後閱讀幸福員工守則:快樂工作獲得幸福生活二、壓力管理“洗髓經”八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幸福員工守則:快樂工作獲得幸福生活二、壓力管理“洗髓經”八式並對幸福員工守則:快樂工作獲得幸福生活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