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聞檀 本章:第三十章

    第0章

    在殿試這一級的考試,所考的策論一般都是治國策。對自己很滿意的皇帝一般會問:朕覺得朕的下治理得很好很太平,大家都來哪好並且誇誇我吧,給朕委婉地提建議也可以,但要注意尺度。對治國有點抱負的皇帝一般就問:比之堯舜禹朕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大家想想招怎辦吧,初步製定幾個五年計劃之類,爭取解決全民溫飽問題。

    這次出題卻不考治國,考得角度很清奇,題目如下:“夏汛至江淮南北,淮水發動,水泱泱而不息,城郭傾頹,萬頃良田毀於一旦。卿意欲何為?”

    題目一目了然,是問大家江淮發洪災漲水了怎辦。這題倒不是無中生有的,趙長寧記得兩年前江淮地就動了洪水,由於當地的官員治理不當,死了很多人。皇帝還因此齋戒了三。但是發洪水這樣的事是不能避免的,即使是在生產力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也不過是降低發洪災的損失,減少人員傷亡和疫情預防而已。

    因為她不擅長水文治理,而且京城這地,沙塵暴倒是可能,發洪水是絕對看不到的。

    她略抬頭看看周圍,有人愁眉苦臉,有人卻恍然大悟欣喜若狂。

    趙長寧開始磨墨,思索怎寫這篇策論。

    她再仔細審題,又覺得‘城郭傾頹,萬頃良田毀於一旦。’分明是在描寫災後的民生問題。這題不單單是治水,恐怕民生問題,災後重建也是要寫的。再聯係幾年前江淮洪水之後,一大片官員倒台的事,趙長寧還真有所想。

    她蘸墨開始寫草稿。“下安定使為民興,陛下誠有堯舜禹之風。古有賈讓三策,沿襲承第,以改道分流為佳策。後有潘季馴之束水攻沙,寬河滯沙之高見。愚以王景之治論。商度地勢,鑿山阜,破砥績,直截溝澗,防遏衝要,疏決壅積,十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無複潰漏之患……”先詳細列舉治水的方法分為哪幾類,而江淮的地勢適合什治水的辦法,這是治水之策。

    光這一段長寧就寫了千餘字,接下來開始重點寫災後治理。受通訊交通等客觀條件限製,古人並不重視災後治理工作,死人發瘟疫是常有的事,以平糧策來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還要趁火打劫的商家哄抬糧價。至於瘟疫預防,條件不夠,隻能從根本來解決問題。凡洪水中死去的人畜,都要集中焚毀,災民也要集中管理,不可吃生食生水……

    從資訊發達的社會過來,趙長寧在這些方麵的知識儲備量很大,她一一例舉再詳細解釋。這時候日頭高升,已經到了吃午飯的時候。

    內侍給每人發一碟饅頭,一碗煮牛肉的熱湯。

    眾位貢士吃完正要答題,門口卻喧嘩了起來,有內侍進來:“諸位起,太子殿下替陛下巡查,恭迎寶駕。”

    皇極殿內一片寂靜,眾人紛紛行禮跪下,隻見一穿明黃色袞冕服,頭戴嵌綠寶石金冠的年輕男子,由眾人簇擁著緩步走了進來。他走過眾考生坐在了副考的椅子上,微微抬手:“諸位平身答題吧,本宮替父皇逡巡,不必多禮。”

    這位據是新科貢士‘座師’的太子非常年輕。長相俊秀而溫潤,下巴微翹,手指修長,白而無暇,整個人有種如白玉溫潤的氣質,看得出是常年養尊處優的上位之人。他側身同副考官,禮部尚書顧方懷話。

    而那可謂是位高權重的老尚書畢恭畢敬地站著,拱手回答他的問題。

    長寧隻看了一瞬就低下頭,繼續寫自己的題。

    倒許多貢士沒想到太子竟有這樣的俊俏豐姿,有點緊張,好久不會下筆。

    誰料這位太子叮囑完考官,還真帶著眾考官在大殿巡視起來。當他走到趙長寧麵前的時候,頓住了腳步。趙長寧知道他自看自己寫字,幸好她現在是寫的草稿,飛龍走鳳不在話下。

    不想太子竟一手背在身後,俯下身替她撿了掉在地上的筆套,修長的手把筆套放在她的案上。然後依舊背手,帶著眾人往下麵走。

    就這個不經意的舉動,所有人都看向趙長寧,目光火辣。

    趙長寧硬著頭皮當什沒發生,太子殿下一時興起,卻非常有可能讓她成為眾矢之的。特別是現在這位置是按名次排的,她在第二名,太子肯定知道她是誰,否則不會有類似這般關照的舉動。

    她現在還沒入仕途,就要被劃分入一派了嗎?趙長寧無奈苦笑。

    太子並未在殿內停留多久,仍舊是禮部和翰林院的考官監考。滴漏聲聲,趙長寧已經寫完了自己的草稿,精簡修改,調整語序。然後才敢再提筆,以標準工整的館閣楷寫在答紙上。

    殿試隻有一,也是入夜就不可再答題。可能是治水的確可寫的不多,大家都交得早,趙長寧盤坐在蒲團上,早已腿腳僵硬了。但如何敢起身活動,穩筆繼續往下寫,夕陽的金色光自外麵投入,靜靜地照著她的後背和修長的脖頸,淡青的衣衫垂落在地板上。大殿一切的巒影都被拉得很長,赤金仙鶴,鎏金香爐,朱紅的八根大廊柱。讓這一切的場景猶如夢中。

    幾個百無聊賴的內侍是守在門口,此時貢士們多半已經走了,便敢得了空低語:“這科進士,長得俊的不少,瞧那第二個趙長寧尤為好看,怕不少大臣要榜下捉婿了……”

    “也不知怎的還沒寫完,再半個時辰太陽就要落山了。”另一個有點擔憂地道,“要不咱把大門再打開些,叫光好照著他寫。”

    這兩個便悄悄把趙長寧這側的隔扇再開了些,金光更是濃鬱,映著滿殿厚重華麗的金碧輝煌,那青色的衣衫更顯得孤拔、纖瘦。

    這濃重的夕陽,腳步聲漸近。一群人朝這邊走來,中間那人穿了玄色繡四爪金龍的長袍,俊逸的麵容,左額側一道疤。他比常人更高大,連周圍的帶刀侍衛都比他矮了半個頭。

    兩個內侍連忙下跪行禮。

    聽聞這位二殿下朱明熾曾在戰場領千軍萬馬,殺敵數萬,如煉獄修羅。不過如今他從戰場歸來,皇帝收回他的兵權,待他好像同別的皇子沒有區別了。如今一看是個俊逸的年輕人,龍子皇孫自然有氣勢,但也沒有傳中的可怕。

    朱明熾微微頷首,原本是準備過去了。目光一掃,卻看到殿中青色身影。

    團團濃密的金光,跪著的纖瘦身影,周圍空落落的金黃。這樣的孤拔,自有種沉默而遺世的氣質。

    “這是在殿選?”朱明熾問道。

    內侍立刻回道:“稟二殿下,今日是殿試呢,如今快散場了,頭的都是新科貢士。”

    朱明熾嗯了聲,似乎沉思了片刻,沒再多問就離開了。隨行的立刻跟了上去。

    此時趙長寧終於抄完了,輕輕舒了口氣。自己審讀了一下全文,雖然治水那塊答得是老生常談,但後麵那段她寫得也暢快,隻是不知道考官覺得如何。她隨後交了卷出皇極殿,等所有的考生都出來,由鴻臚寺官員帶他們自偏門出去。

    今日專門為三個考生準備了晚飯,在正房吃。趙長寧回來的時候兩個弟弟在等她,桌上的菜已經有些涼了。趙長寧卻是餓了,添一碗飯,淋一勺雞湯,就一道蒜汁香油茄子吃得津津有味。趙老太爺急於知道他們考了什題目,考得怎養,但皇帝不急太監急,他們三個可不急。

    趙長鬆其實不怎吃得下,放了碗就:“祖父,殿試考了水文,我這科應該不能進前二甲了。”他也不擅長水文類,隻能硬著頭皮幹巴巴地扯治水的古文往上寫。

    趙老太爺一聽題目,心就涼了半截。趙長寧也不擅長水文。“那你們兩個呢?”

    趙長淮正看著趙長寧吃飯,趙長寧添第三碗了,他有這餓嗎?他放碗:“一般,隻能是答得平穩。淮揚是淮水、黃河交界處,水患治理本就困難。中規中矩大概不出錯就行。”

    於是三人就一齊看向趙長寧,等他,她會試可考了第二的。

    趙長寧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答得怎樣,水文她真的寫得一般,後麵半截她倒是覺得還不錯,可若是遇上不賞識的主考官,落到下麵的名次也有可能。

    她搖頭:“看運氣吧,水文我的確也不擅長。”

    趙老太爺有點患得患失,本來以為家能出個進士及第出身的,誰知道陛下偏偏考了水文,當真是命!他歎道:“罷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你們三人能同時考進殿試,已經很為家長臉了。這一月若不是我們擋著,來家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特別是長寧……如今大街巷都在議論你,咱們家門口每都有人來坐坐,要沾沾你的才氣。”

    這事長寧也知道,門房還給她擋過若幹手帕和糕點,她偶爾出去買個刻本都有姑娘尾隨。讓趙長寧很感歎,果然學識是顏值的加分項,原來怎就沒有姑娘尾隨過她呢!

    因為殿試考得不太理想,所以趙家這段時間格外的安靜。趙長寧就在屋子同茵姐兒話,陪她玩手繩。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嫡長孫》,方便以後閱讀嫡長孫第三十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嫡長孫第三十章並對嫡長孫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