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賊作父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認賊作父

    “開什國際玩笑?找誰借兵?眼前麵對著的,是原先的友軍現今的冤家對頭張敬達部,背後靠著的則是打了幾十年仗的老冤家契丹耶律德光部(阿保機的兒子),難道是找契丹借?而契丹哪是個善茬呀?沒欠它的人情都瞎鬧得歡,要是欠它的人情更不知鬧騰得怎樣收場?再那耶律德光恨不得一口痰吐到你石敬瑭的臉上,生活剝了河東乃至後唐的江山,能借兵給你?憑啥當這冤大頭呢?大家七嘴八舌議論著。

    最後還是石敬瑭打斷了大家嘰嘰喳喳的議論聲,“對,就是找契丹這老冤家借!隻要咱們開出的條件足夠誘惑,俺就不信那西北狼見了肉潡潡的大肥羊不動心?”

    “那什樣的條件能使西北狼動心呢?”掌書記桑維翰問道。

    “金錢?”有將領大聲問道。

    “n、n、當然不是!”石敬瑭搖頭。

    “難道是美女?”又有將領大聲問道。

    “n、n、更不是了!”石敬瑭頭搖得跟撥郎鼓一般。

    “那難道、難道是那燕雲十六州?”還是常伴隨領導左右的秘書長桑維翰最能領會領導的意圖,因為他知道契丹一直圖霸這些個地方。

    “k!”石敬瑭興奮地用右手漂亮地打了個響指。這下輪到眾將領傻眼了。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地形地勢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大體從西部、北部到東部、南部,海拔是一路走低。西部、北部多直插雲霄的高山峻嶺,東部、南部多一馬平川的丘陵平原。

    而人口分布則是中國的西部、北部多茂盛的草原,祖祖輩輩居住著善於騎射、進攻的遊牧民族;東部、南部水量充沛,多農田,居住著善於農耕、防守的民族,農耕民族秉性細膩、擅長農業技術所以物產豐富,而遊牧民族秉性粗放,生不會那些細膩的操作以至物產缺乏。

    但沒有不等於不需要,那時候物流貿易商品經濟什的又不發達,偶有,又時常因各自的信譽問題而頻繁中斷。沒辦法,既然你有我沒有,你又不白送給我,那我就南下動手來搶了。這也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老是擦槍走火、刀兵相見的很重要的一個重要原因,它占了中國曆史很大一部分的篇幅。

    有進攻必然會有防守,燕雲十六州就是農耕民族抵禦遊牧民族運用騎兵這一機動性兵種南下搞些搶劫勾當的一道然屏障。

    燕雲十六州具體指的是幽州(今北京)、順州(今北京順義)、儒州(今北京延慶)、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津薊縣)、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媯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宜化)、蔚州(今河北蔚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包括了今北京、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燕雲十六州自古就為險要之地,易守難攻,是曆代中原王朝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中心地帶。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帝國之後,燕雲地區就成為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最前沿。繼承了大秦衣缽的漢帝國更是專心經營燕雲地區,漢朝建立之初,漢高祖劉邦被0多萬匈奴大軍包圍在山西大同的白登山,此次事件被漢朝曆代皇帝視為奇恥大辱。漢武帝繼位以後,勵精圖治,決意一雪前恥。派遣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大將分路出擊匈奴,其中李廣在漁陽、右北平一帶大破匈奴軍,獲得了飛將軍的美譽。

    唐朝建立初期,一直與突厥進行反複爭奪的拉鋸戰。唐太宗時期,李靖統帥大軍出雲州攻擊突厥,此戰最後打敗突厥部隊,活捉突厥頡利可汗。而東北方的幽州更是重心中的中心,進入中唐以後,契丹族開始大舉南下入侵,唐朝為了抵禦來自北方的威脅,在幽州建立重鎮,設立範陽節度使。發動了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就曾任此職。燕雲地區的形勢進可出塞外打擊遊牧民族,退可固守長城保證中原地區的安全。

    無燕雲十六州,就會導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數民族的鐵蹄下(因中原士兵善守城,而北方少數民族士兵善攻),對中原王朝的衰變乃至滅亡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

    考慮到這層利害關係,大將都押牙劉知遠:“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兵,不必許其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諄請石敬瑭要慎重考慮,免得將來禍害子孫、悔之晚矣。

    可惜的是,石敬瑭絲毫聽不進去,仍一意孤行。他眼光發亮,抽出佩帶的寶劍,用自信的目光掃了在座的一眼,大聲呼道:“隻要有了外援,何愁張敬達、李從珂不滅,隻要能達到目的、不在於窮盡手段,昔日李牧、周亞夫能的,今日我們也能,大丈夫名垂史,就在此役。李從珂,等著瞧,有人會打敗你的,雖然那個人不是我,出發!”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認賊作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認賊作父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