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樂器表演3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胡元斌 本章:第五章樂器表演3

    第五章樂器表演3

    小提琴

    (1)小提琴概述

    小提琴是西洋樂器中的一種弓弦樂器,一般稱為弦樂器。小提琴是一件十分完美的獨奏樂器,音色優美、音域寬廣、表現力豐富,既能奏出悅耳動聽的旋律,也能奏出鏗鏘有力的和弦,華麗迷人,所以很早以前人們就稱為西洋樂器中的“皇後”。

    在交響樂隊中,常被用作主要的旋律樂器,作用十分突出。它也常用於各種重奏、伴奏以及與我國的民族樂器混合使用。

    (2)小提琴的簡單介紹

    小提琴不僅是管弦樂隊中最重要的樂器,同樣在室內樂,民謠樂,爵士樂等領域散發其迷人的魅力。因為它是多才多藝的,既能唱出悠揚如詩般的曲調,有時又讓人感到耳花繚亂。

    小提琴屬於弦樂器,音域至少3個8度,琴身由木材製成,琴弦則由純鋼製成。長度是多種多樣的,但琴身常在36厘米左右。小提琴是4根弦的樂器,通過琴弦振動發聲,現代的小提琴源於16世紀歐洲早期的四弦琴。意大利的小提琴是世界上最好的,特別是阿馬提家族的。在小提琴製造的過程中,琴弦要經受77千克向下的重力。

    現代的管弦樂團通常有大約有24把小提琴,分成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兩個部分,在演出中小提琴的任務要比任何其他樂器都重。發音清澈脫俗,經常與其他的樂器形成鮮明對照。

    (3)小提琴選購要點

    目前我國出售的小提琴,分為專業及普通使用兩種,兒童小提琴屬於後者。選擇小提琴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音響

    包括聲音和音色。要求音色純淨、清晰、悅耳、音量大、高音明亮,低音深厚而不悶,四條弦聲音勻衡,共鳴時間長。

    ②顏色

    這沒有統一標準。多為紅色、紅棕色、金黃色、黃色等,但均應要求美觀悅目而不褪顏色。表麵光滑清潔,不含雜質。

    ③形狀

    琴頭,琴身要正、直,不偏歪,左右勻稱等。麵板要求文理正直,左右弧度一致。背板要求花紋美觀,密度適宜,紋理對稱;整板或兩板合起的都可以;左右弧度對稱。兩“F”孔要求大小一致,長短相同,中間尖口一樣;兩孔左右對稱。

    黑白線要求曲線自然,不折斷,接頭看不出來;琴角黑白線要有蜂針。琴頭要和背板花紋相同。指板要求與琴頭膠合得好而且平直。弦軸孔要求與弦軸傾斜一致,吻合。馬子要求紋理好,雕刻細致,左右對稱;馬腳與麵板弧度吻合。

    (4)小提琴的保養

    梅雨季節應適當將琴弦放鬆,弦軸受潮擰不動時不可強擰,應待其幹燥後再擰。琴身上不可積鬆香和塵土,取琴時要握琴脖。皮製琴弦忌幹燥,要保持其油性;金屬琴弦則應放於幹燥處。

    經常使用的琴,弦定緊後不必放鬆。琴弓不用時不可上得太緊,以免失去彈性。提琴不用時應用布套或盒裝起來,以防落入灰塵。受潮而出現白色斑點,應用濕毛巾擦拭,然後塗上一層白蠟,再用絨布擦亮。

    (5)琴身的保護

    小提琴用過之後,應該用一塊幹而軟的布揩去指板、琴弦及琴身上的鬆香末,以免其久積在琴上影響發音及演奏的便利。

    小提琴在使用較長時間後,琴腹中會積聚不少灰塵與鬆香末,故每隔相當時間應清除一次。方法是將一把洗淨晾幹的米粒從音孔撒入琴腹,前後左右搖晃琴身,然後將沾了灰塵的米粒倒出即可。

    (6)弓的保護

    弓用過之後應揩去弓杆上的鬆香末,並將弓毛放鬆,以保持弓杆的清潔及彈性。用弓時弓毛的鬆緊度要適中。擰得太緊有損於弓的彈性,演奏起來也不靈便;太鬆,稍加壓力毛就帖在弓杆上會影響發音,並且不便於拉奏。

    (7)調整琴弓的適度鬆緊

    學小提琴弓要繃的多緊才是適當的呢?在詮釋曲子當用到G弦,又想要在G弦上發出聲量,此時就是弓承受最大壓力的時候,在這個點上,弓必須繃緊到不被最大壓力壓至弓身碰到弓毛。當做跳弓動作,瞬間弓身彈力解放再回到弦上時,弓身不會碰到弓毛的緊繃程度就是所需要的。

    要達到上述兩點要求,有的弓依然是彎曲狀態,有的弓卻繃得弓身與弓毛成為平行狀態,這明顯的顯示了弓身的張力。有力氣的弓在彎曲的狀態就能得到要求的張力,沒力氣的弓卻要將弓身與弓毛拉的很開才有張力。弓身與弓毛的距離越小,觸弦的感覺越清楚,距離越大越模糊,尤其在跳弓時其中的差別就會非常明顯。

    三弦

    又稱“弦子”,我國傳統彈撥樂器。柄很長,音箱方形,兩麵蒙皮,弦3根,側抱於懷演奏。音色粗獷、豪放。可以獨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於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

    (1)音量和技巧

    三弦的音量較大,音色渾厚,變化的幅度較大。分小三弦與大三弦兩種。北方各種大鼓、單弦等曲藝,多用大三弦伴奏,南方的彈詞類曲藝、昆曲等劇種和絲竹類器樂合奏,多用小三弦。三弦的演奏技巧很多,有彈、挑、雙彈、雙挑、掃、輪、搓等。

    (2)三弦的構造

    三弦的構造較簡單,可分為琴頭、琴杆和琴鼓三部分,由琴頭、弦軸、山口、琴杆、鼓框、皮膜、琴馬和琴弦等組成。多呈鏟形,是三弦的裝飾部分,一般都嵌有骨花或雕出紋飾,中間開出弦槽,槽側開有弦軸孔,3個弦軸置於琴頭兩側。

    琴杆為半圓形的柱狀體,平滑的表麵是三弦的指板,上端嵌有山口,下端呈方形插入琴鼓中。琴鼓又叫鼓子或鼓頭,是三弦的共鳴箱,它是在略帶橢圓形的鼓框上兩麵蒙以蟒皮而成。琴馬置於蟒皮中央。

    琴弦使用絲弦或鋼絲弦,從高音弦起依次為外弦、中弦和內弦,外弦用子弦,中弦用二弦,內弦用老弦。3根琴弦的一端都係在琴鼓下麵的菱形木殼上,另一端分別卷繞在3個弦軸上。

    (3)三弦的製作

    琴鼓兩麵蒙皮可用蟒皮、青花白地者最佳。指板的工藝直接關係到三弦的發音和使用,其長度決定有效弦長;寬度影響到演奏技巧的發揮;厚度涉及變形問題。山口至下端的凹形槽,關係到演奏時的力度變化,並能防止出沙音。

    琴頭是三弦的裝飾部分,上部多為扁鏟形,頂端較寬並向後呈弧形彎曲,其上雕刻花紋或鑲嵌骨飾,也有上部為如意形,雕飾大頂花,下部中間開有長方形通底弦槽。弦軸呈圓錐體,用紅木、花梨等比琴杆稍硬木料製成。

    (4)小三弦

    小三弦,分稱“曲弦”和“評彈小三弦”。曲弦因以前伴奏古典戲曲昆曲而得名,現流傳在南方,所以也有南弦之稱。是高音樂器,音色明亮而清脆。適於為昆曲、京劇、豫劇等地方戲曲伴奏。

    評彈小三弦多用於南方的評彈等說唱音樂的伴奏和江南絲竹、十番鼓、十番鑼鼓等器樂合奏,雖同屬小三弦,廣東音樂、昆曲和蘇州評彈中所用的又都有差異,分別適應於各自的特色。

    (5)大三弦

    大三弦,又稱“書弦”或“大鼓三弦”,是蒙古、滿、漢等族彈弦樂器。大三弦有3根弦,有指板;用左手按弦,右手拇指、食指帶假指甲演奏。

    ①定弦、音域與音色

    大三弦可隨演奏樂曲的調定弦,最低可定為D、A、d;最高可定為G、d、g。無論哪種定弦,音域都有三個8度,按實際音高記譜。大三弦音色蒼勁、雄厚,細膩而豐富,穿透力較強,個性突出。

    ②轉調

    定好一種弦後,可較方便地演奏4個宮係的調,熟練的演奏員還可做更多的轉調。定弦D、A、d,可奏D、G、C、F4個調。其他A、(b)B、(b)E也能演奏,但難度較大。定弦G、d、g,可奏G、C、F、(b)B的4個調,其他D、(b)E、(b)A的3個調難度較大。

    ③演奏技巧

    大三弦演奏技巧及其符號標記與琵琶基本相同。如左手的進、退,有時也用打、帶起、揉、推、拉、擻、泛音等技巧;右手的彈、挑、滾、雙彈、④雙挑、分、劃等技巧。

    吉他

    (1)吉他的種類

    現代吉他是一個大家族,按照其外型、構造及演奏方法的不同,常分為以下幾類:

    ①古典吉他

    被譽為同鋼琴、小提琴並列的世界三大樂器之一。在指板上由弦枕到琴柄與琴箱結合處是12品格,指板較寬,使用尼龍弦,音質純厚。主要用於演奏古典樂曲,從演奏姿勢到手指角弦都有嚴格要求,技巧精深,被認為是吉他藝術的最高形式。

    ②民謠吉他

    吉他家族中最平民化的成員。在指板上由弦枕到琴柄與琴箱結合處是14品格,指板較窄,使用鋼弦,聲音清脆明亮。主要用於給歌唱者伴奏,適用於鄉村、民謠及現代音樂,演奏形式較為輕鬆、隨意。

    ③佛拉門哥吉他

    西班牙民族樂器。外形與古典吉他基本相同,麵板上由有護板,使用尼龍弦,但音色較古典吉他硬脆。用於演奏西班牙民間音樂,節奏複雜,技巧豐富,後流傳世界各地,成為一種風格鮮明的具有西班牙民族風格的世界性樂器。

    ④夏威夷吉他

    傳統的夏威夷吉他外形類似於古典吉他,使用鋼絲弦。演奏時平放在腿上,一手持金屬滑棒按弦,另一隻手帶金屬指套撥弦,音色華麗,是一種擅長表現旋律的樂器。

    ⑤爵士吉他

    同電吉他與民謠吉他,爵士琴一般都是使用帶共鳴箱的電吉他,這樣的電琴在音色調整上,音色效果靠後,成為厚重柔軟的音色。

    (2)吉他的學習

    建議如果是初學者的話最好不要急著去彈大曲子,最好先打好基本功。一個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是開手,用右手在左手的每兩個手指間用力向兩邊分,這個是彈琴之前一個必要的工作。

    首先是左右手的配合,可以從爬格子開始,不要圖快,可以從慢速開始,但是要開著節拍器,速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左右手的配合和節拍的準確還有彈琴身體和手的姿勢一定要正確,如果一開始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等將來再改,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然後就可以練習一下手指的獨立性,這個是很重要的,練起來也比較辛苦,但是一定要記住,當手指累了,就馬上停下來,不要繼續練下去,避免肌肉拉傷。還有,有時候當一個練習片段練了很久還是沒有攻下,可以先放一放,練習一下其他的,再回來練這個片段,相信會輕鬆很多。

    柳琴

    典型的琵琶類彈撥樂器,外形及構造與琵琶相似,但比琵琶要小,通體長約65厘米,用柳木製作,四弦,形如柳葉,故又名柳葉琴。別名“柳月琴”、“土琵琶”、“金剛腿”等。演奏方法與琵琶類似,隻是右手用撥子彈奏。

    最早的柳琴,構造較簡單,隻有兩條絲弦,音域很窄,僅有一個半8度,還不便轉調。當時的琴體較大,演奏時有一竹筒套在食指上,用拇指捏緊,靠手腕甩動而撥弦發音,演奏形式別具一格。後以竹套質脆易裂,使用挖空的牛角圓筒代替。

    在民樂隊中,柳琴是彈撥樂器的高音樂器,其音響效果獨特,不易被其他樂器所掩蓋,常用來演奏高音區的主旋律,有時也演奏華麗、技巧性高的華彩樂段。既適於演奏歡快、對比強烈、節奏鮮明、富有彈性和活潑的曲調,也適於演奏優美、抒情的旋律,在樂隊中能與琵琶、阮、箏和二胡等樂器和諧默契地合作。

    演奏柳琴時,奏者端坐,將琴斜置於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撥彈奏。琴拔多由賽璐珞片、塑料片或牛角等材料,製成三角形、四邊形或長條形。以用07毫米厚的賽璐珞片製成邊長30毫米的三角形投片為好,有著不掉粉末、軟硬適度、富於彈性、便於控製等優點。

    還應將拔片每邊的右側磨簿些,以使發音清脆、潔淨。柳琴撥片同拉弦樂器的琴弓一樣重要,對演奏的力度、速度和音色變化有直接關係,道常將撥片的2/3夾於拇指和食指第一關節之間,用露出的1/3彈撥琴弦。

    柳琴的演奏技巧,右手有彈、挑、雙彈、雙挑、掃拂和輪奏等,左手有吟弦、打弦、帶弦、推拉弦和泛音等,其指法符號均與琵琶的指法符號相同。柳琴可以演奏各種度數的和音與和弦。自然泛音靈敏清晰、效果良好。震音奏法也具特色,強奏時緊張、熱烈;弱奏時安靜、甜美。

    弦鳴樂器的表演練習

    二胡

    (1)二胡簡介

    二胡始於唐朝,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二胡,過去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遊一帶,所以又稱為南胡。集中於中高音域的表現,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力極高,廣為大眾接受。1920年二胡始作為獨奏樂器出現在舞台上。在這之前,二胡多用於民間音樂演奏或民歌、戲曲的伴奏。

    (2)演奏技法

    左手持琴是以虎口騎在琴杆上,拇指略微彎曲,不可豎直地向上翹起,也不可向下彎曲緊捏琴杆。

    掌心應成懸空狀,盡量減少虎口與琴杆的接觸麵積,這樣有利於按指的準確,也有利於換把動作或其他技巧練習的敏捷。

    整個左手應放鬆,小臂自然下垂,與琴杆大約構成45度左右的角度。有些初學者持琴時往往把手臂抬得老高,整個左手幾乎與肩構成平麵,這樣不僅難看,而且手臂陷入僵硬狀態,按弦、換把等顯得非常被動、死板,運指技法難以提高。

    京胡

    (1)京胡簡介

    清代中葉以來,隨著京劇的形成,在民間傳統拉弦樂器基礎上改製而成。早期琴杆短、琴筒小,蒙蟒皮或蛇皮,張絲弦,用軟弓拉奏,稱軟弓胡琴。19世紀後出現硬弓,20世紀上半葉形成今日形製。20世紀50年代始用鋼絲弦。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表演興趣觀摩(精裝)》,方便以後閱讀表演興趣觀摩(精裝)第五章樂器表演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表演興趣觀摩(精裝)第五章樂器表演3並對表演興趣觀摩(精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