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舊城舊事舊人舊情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馮曼箏 本章:第二十四章 舊城舊事舊人舊情

    為遼以暢接風洗塵和招待樊梨段崇阿兩位同伴的晚宴,在亦非台西邊花園旁的八角涼亭舉行。進了亦非台內才知道,這生得既古樸又不失雅致的亦非台,原來還別有洞。也有雕欄玉砌,不過都是些簡潔的圖案,幾株蘭草,幾朵祥雲,很有先秦華夏時期的風韻;也有亭台樓閣,卻既不像江南的溫潤婉約,也不似中原的豪邁厚重,倒有點楚地神秘陰冷的鬼巫氣息了,估計當初的設計者也注意到這一點美中不足,故有意裝點了幾處別致的花園,中和掉這一股陰氣。

    遼以暢注意到,整個亦非台之中有這樣大大的花園共四處,每一處各開有品類不同的花,剛剛路過的那一個,一片耀目的金黃,是花期快過的結香與正當得時的棣棠;這個巧亭子旁邊,是一個同樣生得玲瓏可愛的花園,園中花木顏色不一,叫人眼花繚亂,遼以暢仔細辨認,隻認得其中雪白如玉的海桐、七香,淡藍的鳶尾,粉紅的碧桃,置身其間,遼以暢隻感覺到身心愉悅,之前的種種煩惱似乎都已煙消雲散,即便自知好景難得常在,也樂於自欺欺人地先享受它一番。

    席間的另外兩人,劍癡段崇阿是理所應當地正襟危坐,隻是目光好像從來不知道該落在哪合適,一會兒看看四周的美景,一會兒掃一眼麵前的美食,一會兒視線避之不及地撞上來回呈上佳肴的丫鬟,總是力圖擺出一副談笑風生的模樣,卻偏偏事與願違,叫人怎看怎不自然,幾乎是刻意堆出來的敷衍了,這令段崇阿心很惱火,估計已經在埋怨那個不近人情的師父為何不早點讓他下山見識世間百態,這一點上,他就有點羨慕自己身邊這個可以拿著少不經事當擋箭牌的女孩子了。

    樊梨與段崇阿簡直兩個極端,劍癡此刻正襟危坐渾身不自在,她卻無所顧忌越俎代庖,倒好像遼以暢卻成了外人了。也不管人家是否真心願意交談,她始終是一副相見恨晚的模樣。樊梨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無聊如“您在這一個人這多年您想家嗎”,幼稚如“這亦非台下真的藏有神琴瀾音嗎”,不問人情世故的段崇阿都看出來殷正穆爻在許多問題上刻意避而不談,那個丫頭仍要問個不休,劍癡轉過頭看看遼以暢,後者隻是一臉見怪不怪,似乎如若這個瘋丫頭像他那般恭恭敬敬反倒不正常了。

    無非是吃吃吃的一場晚宴很快便過去,奇怪是本來很久不見的母子二人席間並未有過多感慨,不僅令樊梨頗為不解,就連遼以暢都有些沒想到,除了飽腹,他竟沒有其他感覺。

    晚宴過後,趁色尚早,三人一齊登上名氣與樣式都與囊雪無極塔差不多的摘星閣。仿佛是曆史開的玩笑,陽夏旁邊的囊雪與朝歌旁邊的牧野,有著太多的相似,不知陽夏與朝歌,又有著怎樣的緣分。摘星閣也是牧野城中製高點,比無極塔略高,約有七丈多一點,也是和無極塔相近的風格,塔底同樣開有一扇巧圓門,見過無極塔的人,第一次見這摘星閣,必定會心生感慨——怎此地又多出一座無極塔?不過,兩位相隔萬的“孿生兄弟”,仍是有不盡相同之處:摘星閣沒有住著仙人。這是經無數人證實過的,塔內尋不見一粒鳥屎,沒有一絲生氣,時刻上也傳不出一聲鍾鳴。始建摘星閣的用意為何已無從知曉,不過九國戰爭時,大燕的遼沫、大殷的顧懷南,都用它瞭望過對方的大軍。

    登上摘星閣最高層,從南邊的窗探出頭去,極目處是一片空闊的廢墟,月光下的殘垣斷壁,有著白日見不到的神秘景致。大約百方圓的土地上,乳白色的文明好像早已腐壞,又似乎正在孕育,幕中騰起一團黑雲,像那片文明衰敗的氣體,又仿佛滋生的靈魂,像是要被月輪吞噬,又像要吞噬月輪。這片地,有太多的完結或未完的故事。

    “這就是曾經的朝歌啊!”樊梨癡癡望著眼前的文明遺跡,自己也清楚是在明知故問,可她還是向旁邊兩人拋出這個問題,似乎不作鋪墊的開門見山,總是對這曾光芒萬丈的文明的一種慢褻。

    段崇阿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即便上武當前後,他對當時九國、如今兩國,以及九國何以成為兩國的故事莫不通曉,山上偏僻但絕不閉塞,許多下大事,他知道得不比遼以暢晚。可他固執地認為遼以暢必定知曉得比他這個武當道士多,而且一定能更加有聲有色地講給女子聽,因此怕錯了話的他幹脆不應;而遼以暢,身邊有老馬這個萬事通,這下上下五千年的事早就聽得耳朵起繭,不過肚子裝了多少,他本是不願為這個女子講的,但想到老馬,想到老馬生前與她幾乎坐實的父女關係,也就臨時擔起了老馬這個書人的擔子。

    “這不就是朝歌,三百年中原正統大殷帝都,有史以來最繁華的城市。再往前七十,曾是朝歌的護城河,護城河寬十二丈,放橋走過去就可見朝歌北門築華門,築華門城牆高四丈有餘,牆體厚兩丈,日夜守著三百名大殷甲士,弓弩手二十五名,所持勁弩是當時大殷最新一代破月弩,一名普通力士即可輕鬆射出三百步,外城屯兵約五萬,老弱病殘占一半,冬日夜晚相偎取暖,徹夜傳出哀嚎。”

    遼以暢遠眺際,像兒時背四書一樣向樊梨講道。

    “你知道得這清楚?”樊梨瞪大眼睛,不敢置信。

    他笑得極淡,眼睛的光芒看不出是驕傲,還是感傷:“十八年前,大燕大軍圍攻朝歌,久攻不下,我哥隻身夜探朝歌,這就是他當時傳回的部分軍情。”

    樊梨聽到這不再問下去,獨自眺望著遠方廢都發呆。段崇阿卻很不適時地發揚了“劍癡”的秉性,道:“遼以岑的夭亡,實在是江湖的一大憾事,想當年他生而守拙境,十歲通幽,十二歲坐照,十三歲就上劍海取走名劍‘霸唱’,我師父譽之為‘三百年武道第一人’,東儒許淳陽他‘假借二十年光陰,成就或在王摩詰之上’。早早夭逝,實在可惜!”

    段崇阿完,轉頭看見樊梨尷尬的表情,才知道自己又了不合時宜的話,不敢再麵對遼以暢,隻好訕訕一笑後默默眺望遠方。

    遼以暢豁達笑笑,並排趴在兩人身邊,目光投往同一個方向,語氣坦誠。

    “都是舊事舊人,段師兄不必忌諱。我倒是樂於聽人他的好話的。我哥正是英雄少年時,從不許我們拍他馬屁,他尤其不愛聽好話。如今好了,隨便大家怎捧他,他也不敢有什意見了。”

    段崇阿想著怎把話題往別處引去,又生怕再禍從口出,思忖了一會兒道:“舊人舊事,不提也罷,什往事提起來,若非一笑置之,便是肝腸寸斷。”才完,想了想好像又不十分妥當,忙又換了話題:“我師父常跟我講,世人都把遼君吾視作匹夫,與那‘以三寸舌殺百萬人’的書生蘇毀之一武一文,算是斷送九國氣象的罪魁禍首,尤其以親手毀滅了朝歌這座古城最為世人詬病。可他老人家卻,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除了毀滅朝歌,遼君吾與蘇毀之,堪稱終結華夏二百年戰亂的最大功臣。我不敢妄作評論,殿下是大將軍之子,站在一個公平的立場,不知道您作何評判?”

    遼以暢不假思索,緩緩道:“給你們講一個我爹以前的趣事吧。戰爭剛結束時,他每次早朝前,總要取一點棉絮放進袖口,我問他原因,他朝堂之上彈劾他的人太多,每個人都能列出他上百條罪狀,不如幹脆把耳朵一塞,充耳不聞來得痛快。既然他本人都不在乎毀譽,我們旁人卻七嘴八舌又有什意義?若實在要,一個‘功大於過’勉強能一言蔽之;至於蘇儀,尚且認為他在乎後人的口舌,我也隻好給他個‘功過相抵’。他的過,無非是為報滅門私仇,禍亂大殷朝綱,挑撥各國關係,從而挑起十二年九國混戰,使九國百姓遭受無妄之災,我父親所做每一件被後人唾罵的事,根由多半在他。不過他當然也有功,十二年狼煙,終究是換得了十六年下太平,統一,總比四分五裂好吧。”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夜弦凝香》,方便以後閱讀夜弦凝香第二十四章 舊城舊事舊人舊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夜弦凝香第二十四章 舊城舊事舊人舊情並對夜弦凝香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