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神之發笑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雞丁愛馬甲 本章:第四章 神之發笑

    麻紙作為印刷的載體的話太容易破損、赫蹄太容易變形、布帛太貴。以至於沈夔石怒急之下,隨口叫了個“石頭”作為載體。

    石頭當然是玩笑。但是要做到合理傳播,載體必須結實、便宜,這是不能繞過去的。

    寶刀的新紙,豈不是又結實又便宜?

    新紙不襯墨,不能用作書法,但印刷豈不正合適?

    張大佬感慨於簡竹的未卜先知,立刻力邀寶刀加入他新開的紙坊!

    如何將黃麻精研成漿的技術,張大佬已經弄到了。他弄到的不是本行中最精妙的工具與技術,造出的紙相當粗糙,但總算意思在,可供寶刀進一步研究。

    寶刀道:“墨不行。”

    新紙不吃墨。刻出的版子,塗墨印上去,墨就往外跑,容易弄得紙上一塌糊塗。

    寶刀想到一個新東西,也是近在手邊的:“綠華黛粉!”

    那玩藝兒不是水、而是粉,沾在版子上,打到紙上,不會有墨水滲出的危險。

    試了一下,還真行。

    可問題是:這些粉打上去之後,如果摩擦,會被摩開,風吹得大一點不定都會吹開。

    “得用染料啊!”張大佬喃喃。

    在安城長大的人,一遇到事情,當然都會立刻想起布料上的印染技術。布帛印染,安城獨步下。印點紙,當然更沒問題。

    技術上沒問題。就是成本問題。

    安城的染料,是用來染布的,那價格必然的貴。

    一本書要賣到跟一件彩畫衣服那貴,平常人就買不多了。唯那些買得起整箱整庫衣服的人,才能置辦書架。這樣一來,書商仍然會審慎選擇更加高貴華美的文本。市井文字仍然沒有成書的可能性。

    “好吧,便宜點的染料,跟中等質量的墨也差不多貴了!”張大佬盤算了一會兒,對成本控製基本滿意,“咱們等著發財吧!”

    就這樣的成本,已經比市麵上的帛書便宜,而且結實、能批量製作,能遠超市麵上一切書。張大佬耳邊能聽到當當當的算盤珠子撥響、眼前能見到嘩啦啦的金元寶往下掉。

    在這時候,簡竹雪中送炭,讓人運了一些低劣的染料來。

    張大佬在未城開始印書。未城人大喜,熱情挽留張大佬將這份新興產業長留未城。他們已經打算把“黃麻膠印書”打造成跟“石板畫”一樣的拳頭產品。

    簡竹吩咐張大佬:“你要回安城,哄他們來談買你的技術。吊起來賣!”給了一個價位“等他們出到這個價,就賣給他們。”

    這個價位很厚道。張大佬憑借這多年的商業眼光,相信未城人肯定會出得到。

    按這個價位,張大佬其實是讓利的。

    他為什要讓利把膠印書技術賣給未城?張大佬想不通。但簡竹已經樹立了這樣的信用:張大佬再怎想不通,仍然覺得還是按簡竹的吩咐辦事比較好。

    最初的一批書,毀譽參半。

    詆毀此書的,它根本沒有任何書法藝術可言,是文藝的倒退。真正的文化人,必須買帛書……呃,完畢!

    這話的人,其實很想把“麻紙書”加上,因為畢竟帛書太貴了,有幾個人買得起?

    可是看著麻紙翻久了就散了的質量,人實在不忍心這就是人類保存書畫藝術的模範生。

    再看看麻紙難免凹凸不平的臉、總難免帶點黃的色澤,墨寫在上頭,實在也沒有登峰造極的美觀。在這種紙上,從寫改為印,似乎,也並沒有對藝術造成太大褻瀆……

    未城官方率先采用這種紙,作為農業發布信息、推廣技術的載體。具體來,就是告訴大家:象事覺得這季度氣晴朗比較多,可以考慮多種些耐旱喜光的作物,現在開始多存點水以備不時之需。還有某某地研究出了一種新的薯苗,招合作者。某種耙有了革新的可能,附上圖紙,希望集思廣益。等等等等。

    以前這種工作是用嘴來喊。像未城、畫城邊境警告難民們別隨便越境吃植物一樣。用嘴喊快、也比較省成本。

    用了批量印刷之後,更快,比起雇人來成本更省。未城官方拍板,很快的把這紙在全城推廣,不但自己用得爽,也等於大打廣告,很快各地訂單來了。雖沒決定下訂單、但願意來看看貨的商人們也都趕來了。

    訂單大、成交與否且不論,至少他們一入境,就給未城帶進了水土。未城官方非常高興。他們從張大佬手買技術的錢,從這一項,就得到了大大補償。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極品女書商》,方便以後閱讀極品女書商第四章 神之發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極品女書商第四章 神之發笑並對極品女書商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