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江左的應對(一)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龍湖獨釣 本章:第三章 江左的應對(一)

    霸府

    “告訴禿發,重點監視桓宣動向,此人是個危險的對手。各郡形勢複雜,我等從遼西而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切心為上!”張伯辰皺著眉頭,對著是段思勇道。

    石季龍兵敗大棘城,還能夠抽調出如此兵力,實力明顯比江左更勝一籌。趙國能夠壓製江左數十年,不是沒有道理的。據他所知,當初若不是漢趙國主劉曜的牽製讓石勒始終無法集中精力南下,江左早已經被石勒攻破。

    而在十年前,石勒與劉曜決戰於洛陽。正是那個時候,晉明帝司馬紹剛剛病逝,司馬衍年幼繼位,由國舅庾亮輔政。

    庾亮此人性格峻急,輔政之初即逼反曆陽鎮將蘇峻與壽春鎮將祖約,以至於都城建康竟然陷於二人之手,連皇帝司馬衍與錄尚書事王導也一並被俘。若不是荊州刺史陶侃聯合溫嶠等人東下平叛,東晉早在十年前即已被滅。

    那祖約出身範陽祖氏,乃是豫州刺史祖逖之弟,祖逖死後代領其部眾。其兄一生致力北伐,其人卻先是叛亂,被陶侃擊敗後,最終投降了石勒,被石勒以不忠於主的名義斬殺,整個宗族也隨之覆亡,讓人不得不感歎命運的無常。

    從得到的情報來看,平北將軍桓宣乃是江左為數不多的沙場宿將,當初晉元帝司馬睿還是琅琊王的時候,曾經擔任過左丞相,而桓宣彼時便是丞相府舍人,由此可知,這個人開始便是晉元帝的心腹,應該是一個獨立於江左世家之外的保皇派。

    此人不但跟隨司馬睿於百廢待興中建立政權、協助祖逖北伐中原,還參與平定蘇峻與祖約二人的叛亂,更是在石勒病重之際攻克襄陽固守至今。

    他的實力,絕對不容覷!

    張伯辰此番跟隨石閔而來,別無所求,隻希望在這場戰爭中保存性命。當初在遼西,段遼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即便才識有限,也是盡己所能,以一己之力為段部尋求解決之道。最終雖然失敗,也是形勢使然,非戰之罪。

    但是現在,麵對著攻打江左,他卻變得遲疑起來。趙國是羯胡異族,江南之地才是自己的同族之人,他即便無法前往投奔,也不能在此時助紂為虐。

    庾亮統籌力量北伐,而夔安的身份也並不低於他。作為“冀州八騎”之一,石勒死後,老練的夔安率先站在了石季龍的一邊,帶領百官勸進,先為守尚書令,又為太尉,成為百官之首。數年前石季龍從襄國遷都鄴城,祭祖儀式便是夔安主持,如今作為征討大都督率軍南下,實話,張伯辰並不看好庾亮能夠取得勝利。

    除了夔安以外,還有石季龍的第三子、義陽公石鑒隨同前來。在石季龍的十個兒子當中,七子石挺被當初起兵勤王的郭權所殺,長子石邃兩年前被立為皇太子,也隨即被殺。

    次子石宣在石邃被廢後成為皇太子,而石鑒與老四樂平公石苞、老五秦公石韜、老六燕公石斌、老九彭城公石遵等六人亦是各有勢力,彼此之間明爭暗鬥,已非一日。

    張伯辰在石閔軍中的這段時間,便聽聞當初石邃恐懼老二勢力的增漲,想要暗中擊殺石宣,並趁機廢除父親石季龍,最終被人告發,全家二百餘口被誅殺殆盡,母後鄭氏也因此受到牽連,被廢為東海太妃,連帶著一母所生的彭城公石遵也受到排斥。

    王後鄭氏被廢後,昭儀杜氏上位,其子石宣也因此成為皇太子。隻是可惜石宣憑借自己作為老二的優勢,亦時時刻刻恐懼五弟石韜。二人雖然同為杜氏所出,但這幾年石季龍對石韜的偏愛明顯在石宣之上。

    張伯辰亦不得不感歎,後世清宮劇中康熙諸子的“九龍奪嫡”也不並是什稀罕事。從古到今,權力都是這個味兒,一旦沾染上了權力,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哪有例外?

    與自己比試箭術的遼東第一神射手慕容翰,不也是在權力鬥爭中被其弟慕容皝擊敗的?

    他亦曾想起,當初在遼西,段遼授予自己振武將軍的時候,建武將軍段龕嫉妒的模樣。段龕身為遼西公段遼的侄子,渤海公段蘭的嫡子,在世子段乞特真愚魯的情況下,極有可能接掌段部,成為新一代遼西的主人,地位根本不是張伯辰可比。

    然而即便如此,他仍然嫉妒張伯辰的風頭,記恨他奪走了屬於自己的榮光。自己一個外人尚且如此,也難怪石季龍幾個兒子爭的你死我活。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霸府》,方便以後閱讀霸府第三章 江左的應對(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霸府第三章 江左的應對(一)並對霸府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