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學聖賢的三層次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曾靈 本章:第402章 學聖賢的三層次

    自作聰明的王守仁自然落榜。

    王九沒有責怪自己的兒子,與任罄一起至京城的諸翠更是陪在王守仁的身邊,照料著自己的相公。王九知曉王守仁自作聰明的消息是這幾年一直陪在宣德帝朱瞻基身邊的陳耀透露出來的。

    當日宣德殿上與本次主考談論此事時,陳耀一直在旁邊看熱鬧,後來當成笑話講給自己的母親朱菁,然後公主朱菁一聽,就想到可能是任罄的兒子王守仁……

    最後,任罄問自己兒子王守仁,果不其然,正是自家兒子幹的!

    任罄又好氣又好笑。

    但出乎任罄的意料,自家相公王九卻未表態,也沒責怪王守仁,隻是將王守仁趕去國子監學習。

    國子監負責培養官員。學習有三個,一是“四書五經”經義;二是太祖皇帝發布的金科玉律,如《大誥》《大明律》《太祖語錄》《太祖選集解讀》,以及《曆代名臣奏議》等;三是田土、水利、收糧納稅等行政實務。

    學生來源有四個,最高一等的學生是像王守仁這樣的考進士落第的舉子;二是全國各府學、縣學過來的、鄉試中屢考屢敗的、年齡偏大、五十歲左右的秀才們,這一類稱為貢舉生,這是國子監學生的主體;三是恩生,有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孫,有死諫忠臣烈士的子弟,有見義勇為者,比如擒賊殺盜的立功者;四是例捐生,每個入學指標八百石白米,用於國家賑災中,當然這也不是有錢就可以濫竽充數的,例捐生須有秀才身份。

    監生們天天“四書五經”,這些追求功名利祿的讀書人,並沒有沉下心去修學“四書五經”的身心學問,對真正的田土、水利和錢糧刑名這些行政實務,更是不關心。這樣的學習,這樣看不到出路的學友,這樣的學習環境,對王守仁來說,隻有一個幫助,即有個安身養命之地!

    但王九對自家兒子言道,各種學問,無論文武,最終殊途同歸,最後皆歸於“道”!

    王守仁深以為然。

    挫折確實能使人成熟。假若一路坦途,反而錯失了路邊的美景!

    經過分析,王守仁發現,聖賢學問的三個組成部分,且依次遞進的關係,頂層正是自己父親王九所言之“道”,如天空,高高在上,有星星,有日月,有時候清晰,有時候模糊,即使在樹上架個梯子,也還是夠不到摸不著!

    第二層是德,雖然看不見,卻實實在在存在,嚴格要求自己,就能進步。

    疑問是,德的標準是什?“仁”是“德”的最高境界,那這“仁”究竟是什?學到哪一步算到頭?疑問歸疑問,這個疑問沒有影響王守仁的心情,沒有像那個“道”一樣令他迷茫,令他無力,令他自卑。

    第三層,“遊於藝”,《周禮》上寫出了具體,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這可是一門一門的技藝,不學不會,一學就能學會,如果這個確實是聖賢學問,那學做聖賢,就不再茫無頭緒了。也不至於去傻坐七天,竹子沒有格明白,卻把自己腦袋格暈了。

    在國子監,有充分的時間讓王守仁分析問題,並分析明白。王守仁似乎明白了,分析,如果有“格”之意味,分析問題就是格物!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詩劍訣》,方便以後閱讀唐詩劍訣第402章 學聖賢的三層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詩劍訣第402章 學聖賢的三層次並對唐詩劍訣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