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互聯網的用戶至上

類別:未分類 作者:[美]克斯蒂娜·沃特克 本章:第二章 互聯網的用戶至上

    “互聯網名企工作方法論(套裝共14冊) (xinshuhaige.com)”

    第二章 互聯網的用戶至上

    是用戶,而不是客戶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在西安交大讀研究生。但我不是個標準的好學生,一個是不願意上課,不想給導師幹活兒;一個是上課少,老是跑到外麵接活兒,改善自己的生活。因為讀了《矽穀熱》那本書,我心澎湃著做出一款很牛的產品改變世界的想法。

    當時已經出現了計算機病毒,防病毒的手段還是用防病毒卡。那個時候已經有了瑞星公司。我搞到一本《計算機反病毒研究》,看了以後,決定研究反病毒。這個想法遭到很多人嘲笑,覺得沒啥意思,沒什前途,做不起來。我發現在我的互聯網生涯,無論我搞什,一開始大家都是不理解,不屑,甚至嘲笑。

    其實,那個時候很多資料我也看不懂。但為了證明給嘲笑我的人看,我看不懂也硬著頭皮看,半懂不懂地就找了兩個同學一起幹。當時條件很艱苦,電腦是很稀缺的東西,自己還得編程序。產品做到後麵,我又開始充當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的角色。為了把產品做出來,我們還不得不找機會蹭學校機房的電腦用。

    後來,我們做出了反病毒卡的原型,參加了在上海的挑戰杯,還得了獎。那時得獎的很多都是導師的項目,但這個項目是我們自己原創的。

    那時我讀了《矽穀熱》。那本書講了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怎樣搞出了蘋果電腦,把蘋果公司上市,他們都成了百萬富翁。我特別想像喬布斯他們那樣,覺得光拿一個挑戰杯真的是沒意思,要是能把防病毒卡賣出去,賺很多錢,既能過上自由的生活,同時還能讓別人生活得更好,那才是偉大,那才是英雄。

    於是,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開始把防病毒卡當作產品去賣,但在真去賣的時候,才發現賣一件東西和開發一件東西完全是兩個概念。也就是在賣防病毒卡的那段時間,我初步認識到什是用戶,什是用戶思維。

    防病毒卡我賣出去了幾十張,但這幾十張卡給我惹了不少麻煩,因為卡裝到客戶的電腦上和裝在我自己的電腦上根本不是一回事。這麵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是電路的問題,有的是各種軟件的衝突,有的是卡做得不好,插到別人電腦上結果開機都成了問題。我疲於奔命地開始滅火,隨時要去給客戶做售後服務。所謂售後服務,除了給客戶解決問題,其實最主要的是低著腦袋聽客戶罵。

    客戶是不聽你解釋的,他給了你錢,買了你的東西,就是要你給他解決問題。你的產品解決不了問題,那客戶就有理由把你叫過去解決問題,你一邊解決他一邊罵你。

    防病毒卡可以說是一件失敗的產品,但給客戶解決問題、挨客戶罵的過程對我的幫助特別大,我從中收獲的要比賺錢有意義得多。

    這可以說是我第一次從象牙塔走出來,直接麵對客戶。客戶的想法和技術人員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客戶不管你用什高科技,也懶得知道。客戶花錢買了你的東西,他們要的就是解決問題。技術人員可能為自己使用了什技術感到驕傲,但對客戶來說,技術根本就沒有意義。這個過程給我的另一個教訓,是不同客戶的需求千差萬別,電腦環境也非常複雜,從研發成功到商業化成功,中間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這個過程會生生砍掉技術人員的優越感和自負,但收獲的是對什是客戶的認識,是對產品的認識。

    請注意,我這用的是客戶,而不是用戶。雖然一字之差,二者的意義卻有很大的差別。

    在傳統商業時期,商家跟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是以信息不對稱為前提的,買的沒有賣的精。商人基本上以逐利為目的。盡管人們老說客戶是上帝,但在經濟關係隻有兩個概念,一個是商家,一個是客戶。客戶是誰?誰買了我的東西,誰向我付錢,誰就是我的客戶。4P(product,price,pce,promotion,意為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等各種營銷理論都是通過廣告、宣傳、推廣,成功讓顧客購買你的東西。這是傳統的經濟遊戲規則,很多人的字典可能隻有“客戶”這個概念而沒有“用戶”概念。

    所以,很多傳統企業在向互聯網轉型的時候,也隻是簡單地考慮在互聯網上賣東西,把原來跟客戶打交道的這套方法搬到互聯網上,最終發現不會玩兒了。

    在互聯網時代,環境變了,規則變了。以前你把東西忽悠出去,讓客戶購買了就達到目的了。現在則不同,用戶是使用你的產品或者服務的人,但他們未必向你付費。你把東西賣出去或者送出去,用戶才剛剛開始跟你打交道。你恨不得通過你的產品和服務,每天都讓用戶感知到你的存在,讓用戶感受到你的價值。

    讓用戶感知到你的存在,這一點太重要了。但傳統行業的很多人對這一點不理解,說:他們又不為你付錢,白用的人多了,反而是累贅。他們不理解微信為什免費,我告訴他們,微信雖然免費,而且騰訊也要往投很多錢,但這對騰訊來說是小意思,因為微信為騰訊凝聚了幾億用戶。有這樣一個龐大的用戶群,微信將來在上麵嫁接O2O(online to of?ine,在線離線商務模式)可以賺錢,嫁接電商可以賺錢,網上發一款遊戲還導致全民都打飛機,也可以賺錢。所以,騰訊將來通過微信用戶群,一年何止賺幾百個億,這比靠通信收費賺錢要容易得多。但最要命的是什?很多運營商當初不承認微信有多大威脅,認為:你們是互聯網公司,沒有我們運營商搭路哪有你們跑的車?

    此話不假,但運營商沒有發現,用戶不再用你的短信了,不再用你的彩信了,不再用你的語音了,他們使用的都是微信的服務,他們從運營商的用戶,轉變成了微信的用戶。用戶才不關心路是誰修的。你作為修路的固然還會存在,但你沒有了用戶,或者用戶無法感知到你的存在,那你的商業價值已經非常有限了。還有的運營商振振有詞地對我說:我的短信收入沒受影響。我心想:大哥你得看趨勢啊。這就跟賣手機的一樣,網上的銷售量可能還比不上實體店,但它是爆發式增長啊。有一個省的運營商還跟微信合作了一把,因為騰訊勸說他們出一個微信流量包月套餐,雖然微信可能減少了運營商的短信收入,但微信用戶還要耗流量,所以運營商可以在流量上賺很多錢。

    這一招就徹底地把運營商打成流量管道了。我一直在反複強調用戶的價值。要理解互聯網的思維,那就要有用戶的概念。比如,買了你手機的人,是你的客戶,不見得是你的用戶。給你交套餐費的人,也是你的客戶,是你的衣食父母,但不是你的用戶。現在人們都在網上買話費,覺得自己是在跟各個互聯網公司打交道,而不是在跟運營商打交道,運營商的服務價值除了通話質量和網速,根本沒有體現出來。所以,微信對運營商最大的殺傷是什?是讓運營商跟中國幾億給它交話費的人隔絕了,這是最可怕的。你看,每個月到營業廳的人才有多少?除了辦新電話卡的時候人們去營業廳,平時誰還會去?這意味著運營商根本不可能再接觸到用戶,根本不可能理解用戶的需求,根本不可能再推出新的業務,而變成了純粹的流量商。

    丟掉用戶並不是說就沒錢賺了。前兩天有一家報紙的總編問我何為互聯網思維。我問他:今天如果沒有造紙廠、印刷廠,報紙能造出來嗎?他說不行。我說:在新聞生產鏈條麵,印刷廠有價值,但我作為一個新聞讀者,我在乎這是誰印的報紙嗎?我不在乎。所以,印刷廠的價值在這個價值鏈被邊緣化了。

    我想強調一個最重要的觀點,就是一定要形成用戶這個概念。所有傳統的商業模式基本上都特別簡單:我賣東西給別人,他拿了我的服務和產品,就要向我交錢。這是一個二元的關係。我們原來的字典隻有客戶的概念,很多企業會把這個理念寫成客戶至上、客戶是上帝,因為客戶給企業錢,是企業的衣食父母。但互聯網要顛覆這個觀點,當傳統企業進軍互聯網的時候,當然客戶的錢還是要賺,但要想想誰是你的用戶。用戶的定義在我看來就是那些你能長期提供一種服務,能長期讓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長期跟你保持一種聯係的人。你隻有在互聯網上積累了足夠多的用戶,才有能力把其中一些用戶轉成你的客戶。

    沒有用戶,就沒有客戶。用戶少了,客戶就沒了。所以,我一直強調,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不要一上來就想怎去賺消費者口袋的錢。做硬件的那些企業,如果硬件通過互聯網連接在一起,就會體會到用戶與客戶的差別。比如,以前賣手機,賣出去以後買方就跟你沒關係了。他交錢成了你的客戶,但不是你的用戶,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怎樣使用手機。你要想辦法讓這些人在沒買你的東西的時候也能跟你發生聯係;買了你的東西之後,更能跟你發生聯係。

    今天如果你的手機賣出了2 000萬部,這些買你手機的人既是你的用戶,也是你的客戶。他們每天都在用你提供的軟件,每天都在跟你發生聯係。那,你就是一個具備了互聯網思維的手機廠商。但一些傳統的手機廠商沒有這種思維,他們會覺得產品賣出去了,就算完成了任務。這就是本質的區別。

    用戶是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基礎

    今天的互聯網產品雖然千變萬化,但我認為在互聯網上贏利模式隻有三種。

    第一種模式特別傳統,就是利用互聯網賣東西。賣真實的商品,我們叫它電子商務;賣基金、股票等理財產品,就叫互聯網金融;如果賣SPA(水療)、虛擬的服務、餐館的打折券,可以叫O2O。其實這都是一類模式,即以互聯網為平台,做傳統生意,隻是發揮了互聯網的特點,就是網聚人的力量。

    第二種模式是依靠廣告收入。就是當你的服務不能賺錢的時候,如果有足夠多的眼球,有足夠多的用戶,你可以向他們推薦一些其他的產品和服務,實際上這就是廣告,就跟免費看電視,但電視有廣告的概念一樣。

    第三種模式是以網遊為代表的增值服務。你可以向用戶收取提供附加服務的增值服務費。舉個例子,在一個網遊麵,有1萬個“屌絲”都是在免費玩,突然來了一個高富帥,他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要當大哥,花很多錢買匹馬,買把劍,還要給“屌絲”發工資,掙這些人的錢就是增值服務。不願意花錢的人可以繼續在遊戲做一個辛辛苦苦的挖礦人,或者種糧食的人。

    再牛的互聯網公司都逃不開這三種模式。你一定要想辦法獲取最大的用戶群。為什大家在網上賣基金?還是因為用戶群越大,你越能節省接觸每個用戶的成本。一個網站隻有2 000人訪問,是不會有廣告主埋單的。在今天的互聯網上,比賣白粉利潤還高的生意就是網遊。網遊的付費率都不到5%,但這百分之幾的付費率,下麵有一個龐大的用戶群作為基礎,隻有這樣,你才能擁有金字塔塔尖的利潤。中國曾經有家企業本來免費用戶很多,付費用戶大概有3%,他們就決定把免費用戶都趕走,結果是最終連付費用戶都跑了。

    這就是互聯網的遊戲規則,它決定了要想建立一個有效的商業模式,就一定要有海量的用戶基數。為什說360是一個互聯網公司,而不是單純的殺毒軟件公司?因為360不是靠賣殺毒軟件掙錢,而是通過免費殺毒得到了海量的用戶基數。直到今天,360殺毒依然不賺錢,都是在賠錢。但因為我們向用戶推薦使用360瀏覽器,也擁有了海量的用戶基數。而在瀏覽器上我們建立了導航、搜索、網頁遊戲等業務,所以,今天360一年幾十億的收入不是靠殺毒賣出去的,而是靠瀏覽器業務平台做出來的。

    遊戲也是這種模式。今天中國的免費遊戲很多,但為什遊戲公司還有那高的收入?因為雖然大部分人不花錢,但有一小部分人會在麵花很多錢。比如,根據我的了解,絕大多數人在QQ(騰訊的即時通信軟件)上的頭像都是褲衩背心,但有差不多3% 的人會買QQ秀。別小看這3%,因為騰訊有好幾億的QQ用戶,雖然隻有3% 的人願意付費,但這也已經是巨額收入了。遊戲也一樣。為什有的人願意花2 000元錢買一匹馬,在遊戲他騎著馬挎著寶劍?因為他買了這匹馬,遊戲麵可能有1 000個屌絲用戶見了他就得喊大哥。你想一想,如果你的遊戲不免費,這1 000個屌絲用戶肯定不進來玩兒遊戲。沒有這1 000個屌絲用戶喊大哥,哪個富二代願意進來買道具?

    這個道理有點繞彎,別說普通人不明白,即使行業的人都可能一下子看不明白,有的外國人也看不懂。360上市之後,國外有一家叫香櫞的公司是專門賣空中國概念股的,這家公司認為我們是全球最大的騙子,因為作為一家安全公司360從來不賣殺毒軟件,所以360的收入一定是假的。這家做空公司很執著,做空了360八次,出了八份報告。

    講到這,也許你恍然大悟,說:哦,原來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是這樣的,就是用免費匯聚海量的用戶基數,然後或者做廣告,或者提供增值服務來賺錢。那我敢打賭,其實你還沒有明白用戶的重要性。

    雖然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是基於免費,但並不是說一免費就靈。免費不是萬靈藥,除了免費,匯聚海量的用戶基數還需要好的產品,能夠為用戶解決問題,而且提供一流的用戶體驗。

    我說用戶是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基礎,不是說隻有匯聚了海量用戶基數才可能賺錢,而是說用戶本身就是商業模式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環節。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互聯網名企工作方法論(套裝共14冊)》,方便以後閱讀互聯網名企工作方法論(套裝共14冊)第二章 互聯網的用戶至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互聯網名企工作方法論(套裝共14冊)第二章 互聯網的用戶至上並對互聯網名企工作方法論(套裝共14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